关于除夕作文6篇
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,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,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,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。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,你确定会写吗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除夕作文6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今天是除夕节,明天就是新年了,爸爸早早就把对联粘好了,到了傍晚,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准备吃团圆饭,按照习俗,吃饭前还要放鞭炮,此时屋外的炮声震耳欲聋,我捂住耳朵看爸爸点炮 。
终于可以吃饭了,有鱼有肉全是我爱吃的,吃饱后我就和妹妹给奶奶拜年,奶奶给我们发了压岁钱,我们开心地出去玩了,不一会儿,妈妈叫我说,有我喜欢的电视节目,我和妹妹看了春节晚会的一 个献给小朋友的节目,名字叫:玩具总动员,上面还有我们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卡通形象。看着看着,不一会儿,妹妹睡着了,我想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,真希望它快点到来。
除夕到了,大家开心的合不拢嘴,即使我犯错,也不会被批评。
早晨,天可冷了,车窗上结了一层霜。天已经变得亮亮的啦!可人们还不起来,因为除夕到了。
上午,外婆迈着轻快的脚步去买菜,买生活用品,爸爸悠闲地躺在床上看手机,我呢,在旁边溜达。
下午,我期盼的活动开始了,是写福字,贴福字。我拿起毛笔,一气呵成,这样就大功告成了!再把福倒过来贴,意思是福到了,真有意思!
晚上,上了一盘盘数不清的山珍海味,有螃蟹,东坡肉v,酸菜鱼……。大家吃的肚子像一个个圆圆的大球。接下来就是拜年了,视财如命的我,早想拿到那一张张的压岁钱了!它代表着吉利。我对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说:“恭喜发财!恭喜发财!”然后我们再看各式各样的联欢晚会,而且,即使看到凌晨也不会挨骂,因为除夕到了!
除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!
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之夜,因为爸爸还远在新疆工作,不能回来陪我们过年,大姨怕我和妈妈孤单,所以邀请我和妈妈一起去他们家吃年夜饭。
到了大姨家,妈妈和大姨一起开始包香喷喷的饺子,我目不转睛的看着这皮薄肉多的饺子,一个个像大元宝似的摆在那里,馋得的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。
大姨把煮好的饺子和美味的菜肴端到餐桌上,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,我心想:爸爸在新疆能吃到热乎乎的饺子吗?爸爸工作那么辛苦,我真希望爸爸能早点回来陪我们过年,此时此刻,我心里无比的思念爸爸!
这时我看见大姨笑容满面地举起酒杯大声说:“在新的一年里,祝大家新年快乐,万事如意,天天开心,干杯!”香味四溢的年夜饭就在我们有说有笑中吃完了。只见大姨手里拿着大大的红包,问我:“知道这是什么吗?”我看到后,高兴得手舞足蹈,"压岁钱”我大喊道,接着大声说:“祝大姨新年快乐,恭喜发财!”大姨夸我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并把红包塞到了我的手里,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。
八点钟到了,等待已久的春晚终于开始了,大家其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。春晚真精彩啊,有动听的歌曲,有迷人的舞蹈,还有幽默的小品,当然少不了我最喜欢的奇幻魔术,真是精彩绝伦呀!
新年的钟声响起,外面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,家家户户都庆祝着新年的到来,我和姐姐也不例外,我们俩紧紧地抱在一起,又蹦又跳,兴奋的喊着:“过年喽!过年喽!”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除夕之夜呀!
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,它与春节(正月初一)首尾相连。“除夕”中的“除”字是“去;易;交替”的意思,除夕的意思是“月穷岁尽”,人们都要除旧部新,有旧岁至此而除,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,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。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,消灾祈福为中心。
周、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,皇宫里要举行“大傩”的仪式,击鼓驱逐疫疠之鬼,称为“逐除”,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,即小年夜;除夕为大除,即大年夜。
贴门神: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。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,挂在人的旁边,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。传说中的神荼、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,有他们守住门户,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。唐代以后,又有画猛将秦琼、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,还有画关羽、张飞像为门神的。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,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。门神分三类:第一类是“大门门神”,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,高约四五尺,宽约二三尺。第二类是“街门门神”,多贴小街门上,高约二尺,宽约一尺。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。白左黑右,白善易,黑狞恶,各手执槊钺。第三类是“屋门门神”,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,也是黑白二神,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。屋门最多是贴“麒麟送子”像,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'娃娃,各乘麒麟。这种门神,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,以取吉利,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。
贴春联:春联亦名“门对”、“春帖”,是对联的一种,因在春节时张贴,故名。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。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,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,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。春联的另一是春贴。古人在立春日多贴“宜春”二字,后渐发展为春联。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,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。据清人陈尚古的《簪云楼杂说》中记载,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,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,以示庆贺。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,后来改写在纸上。桃木的颜色是红的,红色有吉祥,避邪的意思,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。但庙宇用黄纸,守制(服孝未满)用白、绿、黄三色,第一年用白纸,第二年绿纸,第三年黄纸,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。因满族尚白,清宫廷春联用白纸,蓝边包于外,红条镶于内。
大年三十晚上,七点多楼下就开始放炮,那时,我们正在包饺子呢!但是我们也有分工的!爷爷擀皮子,我和妈妈包饺子,爸爸炒菜,奶奶煮饺子,太奶奶帮着剥蒜,四世同堂,怎么样,幸福吧?
饭菜做好,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,我们全家人一边吃饭一边看春晚,举杯共庆!
饱餐一顿后,我梦寐以求的时候终于到!那就是——放炮。
我和爸爸、爷爷带早已准备好的炮竹下楼去,刚推开门,哇!漫天都是礼花,那些礼花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。再听那炮声,别提有多响!只听——轰!的一声,一个二踢脚炸,他就像火箭一样快!直冲云霄,但是,我只能在楼道口远观,因为人太多,我怕出危险。
接着爸爸点燃5000响的鞭炮,那声音非常清脆,就像是为这一年来全家的辛勤劳动鼓掌!
鞭炮过后,终于可以放我自己的儿童炮,我冲出楼道口,点燃“地雷”,并扔到一个土坑里,只听咚的一声,地雷炸,再看土坑,它已经被炸塌!它就像炸日本鬼子的碉堡一样!我的心情特别激动!也很有成就感!
紧接着,我又拉响穿天猴,嗖、嗖、嗖……穿天猴随着火光飞上天空,比二踢脚的速度还快!哈哈伞、小陀螺也不示弱,迫不及待的飞上天空,展示自己的风采!
……
除夕之夜真是令人难忘呀!我现在还记着呢!小朋友,如果你也记得,就请把你的除夕夜也给我们讲讲吧!
虽然,我已经成家十多年了,可几乎每年的除夕我都和家人在一起度过。
除夕的哪天,到了下午,我一家三口就回家和父母团聚,虽然我们在一个家属区,可平常也很少回家。
除夕,按我们家乡的规矩,通常是吃面条,俗称“钱串子”。每年都吃,从不更改。吃完饭后,就开始和面,调肉馅,然后包饺子。母亲和妻子在忙着包饺子,我和父亲、儿子在一旁聊天,这是多么温馨的家庭画面啊!我非常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。我们一般都是在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之前把饺子包好。接着,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吃的,有自己榨的面叶,果子,各种各样的水果,瓜子,花生,糖……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着,聊着,等到春节晚会一开始,就没人说话了,都开始认真的看电视节目。
春晚是咱老百姓的一道大餐,一年一次,没有不看的道理,就连小孩,瞌睡的实在坚持不下去,还吵着要看晚会。除夕过了这么多年了,可对除夕的习俗由来还是不大了解,今年从儿子的口中才真正了解它,儿子是从网上得到的资料:除夕,就是守岁,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,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,也叫除夕守岁,俗名“熬年”。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,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:
太古时期,有一种凶猛的怪兽,散居在深山密林中,人们管它们叫“年”。它的形貌狰狞,生性凶残,专食飞禽走兽、鳞介虫豸,一天换一种口味,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,让人谈“年”色变。后来,人们慢慢掌握了“年”的活动规律,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,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,等到鸡鸣破晓,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。
算准了“年”肆虐的日期,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,称作“年关”,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:每到这一天晚上,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,熄火净灶,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,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,躲在屋里吃“年夜饭”,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,所以置办得很丰盛,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,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,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,平安地度过这一夜,吃过晚饭后,谁都不敢睡觉,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。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。
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,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。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年。”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,通宵守夜,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,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。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。
今天,我们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和规矩,可无论什么时候,人人都希望家人平安,幸福。每次,我们都会在看完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后煮上一锅饺子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,直到夜深了,才怀揣着许多美好的希望去睡了。待到第二天,将迎来新的一年,新的一天……
文档为doc格式